
《甲辰·龙志》初四篇

以龙入画,龙的图腾代表什么?
中国远古的一些部落就是以龙为图腾的,他们将龙视作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
可以说,龙图腾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上古到商周时期,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祖先是龙。

新石器时代后,许多图腾被演化为自然神灵,龙又被奉为雷神、雨神、虹神、星神等。
最为普遍的,是将龙奉为雨神,认为它能行云布雨、司水理水。在民间,龙王主管雨水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自远古至近代,旱天祭龙求雨的习俗十分普遍。过去各地都建有龙王庙,每逢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人们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古代不少民族还把龙奉为保护神,认为它能保佑人们安居乐业,免受邪恶的侵害。

在民间建筑上,许多较豪华的建筑物都在屋脊和檐角上安放九只小兽。这些小兽除凤、狮外,其他均为各种各样的龙,用它们“站岗放哨”,能消灾避祸、镇妖除恶。
历史上,龙对帝王们树立权威、夺取和巩固王权都起了重要作用。许多帝王宣称自己的出生与龙密切相关,把自己说成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即“真龙天子”。

永州过年做的准备都在这首童谣里
永州的春节俗称“过年”,包括除夕到元宵节之前的整段时间。

为过好春节,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下旬即着手准备,有童谣曰:“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上街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砍猪肉(或杀肥猪);二十七,杀阉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团圆酒。”
永州人在正月初一外出时谓之出行,至当地土地庙祭祀,回家时,折一束树枝,谓之“发财”。

一场关于“龙”的祭祀
春节是阖家团圆、喜庆祥和的传统节日,也是寄托哀思、缅怀故人的重要时节。
在每年除夕、春节、清明、炎帝诞辰日、端午、重阳以及“五一”“十一”等节庆,前来炎陵县炎帝陵祭祀炎帝的民众和民间组织及海外华人团体络绎不绝。

而炎陵县“炎帝陵祭典”的祭祀方式包括文祭、物祭、火祭、乐祭、龙祭,其中龙祭最具特色和独创性。
上古时代,为驱虫攘灾,炎帝教人用稻草扎成龙形,龙身插满用艾叶制成的燃烧物,夜间沿田埂起舞,旁人呐喊助威,意在“诱杀成虫,吓破虫卵”。后来,人们用稻草扎成龙形,外裹红布或黄布,拴上铁丝网兜,内装炭球和辅助材料,夜间点燃后随风起舞,舞动之处焰火飞腾,繁星点点,煞是壮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炎陵火星龙”,并逐渐衍生出三人布龙、草龙、竹叶龙、板凳龙等龙舞形式。

如今,“炎帝陵祭典”龙祭的种类和表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既有独具炎陵特色的三人布龙和火星龙,也有代表56个民族的56节长龙、代表5大洲华夏胄裔的5色龙;既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反映炎帝重八卦生太极的阳阴八卦龙,也有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竞技龙、人龙、飞龙、荷花龙、“九龙盘柱”等现代龙舞形式。

痛饮生活的满杯,才会有酣畅淋漓的喜悦
痛饮黄龙,出自《宋史·岳飞传》。

1140年,金兵大举南侵,宋高宗急命大将岳飞到河南去抵御。岳飞率军进驻郾城,把金将兀术的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一下子消灭了好几万,取得了著名的郾城大捷。
接着,岳飞派人到太行山等地,联络当地义军,要他们一起抗金。各路义军纷纷响应,打起了“岳”字的旗号,准备跟岳飞的军队会师。

北方的百姓早就恨透了金军,日夜盼望岳飞的军队早日前来,义军打起“岳”字旗号以后,百姓都牵牛、送粮给义军;还有些百姓头上顶着盆,盆中燃着香,等在路上迎接官军。
那时候,金国发布的命令,在燕山以南已经没人理睬了。金军统帅兀术想征发军队抵抗岳飞,不料命令下达后,黄河以北竟没有一人前来。他只好叹口气,说:“自从我起兵北方以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惨败过!”
金军的将领也惶惶不安,不断有人向宋军投降。有个叫韩常的将军,准备带领五万人马归降岳飞。

岳飞看到形势非常有利,高兴极了,对部下说:“我们很快就要直捣金人的老巢黄龙府了。到那时候,我一定同大家痛饮一番!”
后来,人们用“痛饮黄龙”比喻胜利后的欢愉心情。

汪涵写对联你给打几分?
每到春节,天南海北,千家万户都在写对联、贴春联。一副春联,寄托了人们祈福纳吉、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龙年春节期间,我们带您回顾《“新时代的春联”公益文化讲座》,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鲁晓川如何用深刻的见解和生动的语言介绍中国楹联文化、楹联创作的原则和方法。
一起领略楹联里的中国气派吧!
责编:唐先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年“农商银行杯”职工篮球赛开幕 梁志平宣布开赛
梁志平赴三道坑镇督导检查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
九届县人民政府2025年第十三次常务会召开 梁元和主持
全县2025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项目建设年”活动讲评、市对县年度考核工作调度会召开
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梁志平主持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全力以赴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大盛会”活动奖励激励大会召开
梁志平带队调研农特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项目工作并主持召开调度会议
下载APP
分享到